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觀點>>正文
 
 

【李建軍】金融法治建設如何支持實體經濟——基于長期債務融資的視角

[發布日期]:2025-01-02  [浏覽次數]:

近日,我院李建軍教授與在讀博士生範志昊合作撰寫的論文《金融法治建設如何支持實體經濟——基于長期債務融資的視角》發表于《中國工業經濟》2024年第12期。

債務期限結構偏短一直以來是中國企業和實體經濟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相比于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企業長期負債率明顯偏低且普遍面臨“短債長用”的問題。長期負債不足不僅抑制了企業的長期投資,同時還增大了企業的财務風險,很大程度阻礙了企業與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優化制度設計、改善中國企業的債務期限結構,進而支持實體經濟更高質量發展是亟需回答的重要問題。

本文從金融法治建設角度出發,以各地中級人民法院金融審判庭設立作為自然實驗,結合2007-202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實證探究了金融法治建設與企業長期債務融資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金融審判庭設立能夠顯著提高企業長期負債率。機制分析表明,金融審判庭設立能夠通過提高金融案件的司法審判效率與執行效果、降低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來提高債權人保護水平,從而提升債權人長期債務的供給意願,進而提升企業的長期負債率。異質性分析表明,企業長期負債率的上升主要來自于企業長期借款的增加,并且這一效應在銀行競争更強的地區更顯著。對比不同改革方式發現,金融審判庭的影響要顯著強于金融合議庭。此外,金融審判庭主要影響了企業的負債結構,對于企業的負債規模和成本并無顯著影響。經濟後果分析表明,金融審判庭設立顯著降低了企業的“短債長用”水平,并且提高了企業的長期投資規模,對實體經濟産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

本文揭示了金融法治建設對于企業長期債務融資的重要影響,為完善中國金融法治體系、優化企業債務期限結構、促進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啟示。


撰稿:範志昊

審核:彭俞超



上一條:【郭豫媚、郭俊傑】信心加速器、宏觀經濟波動與貨币政策有效性 下一條:【王曰涵】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in China’s connected market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