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1日至15日,我院與荷蘭蒂爾堡大學TIAS商學院合作舉辦的金融學博士項目課程《金融中介理論與前沿》(“Theories and Leading Issues in Financial Intermediates”) 順利開設。本課程是金融學專業博士生的專業前沿課程,課程的教學定位于對金融中介理論及研究前沿進行系統性的講授,同時引導有興趣的學生進行金融中介相關研究并撰寫學術論文。由我院應展宇教授、陳銳助理教授、顧弦助理教授組成的教學團隊主講。
應展宇教授從金融中介的概念和分類入手,着重講解了經紀人中介、共同基金中介、商業銀行中介和投資銀行中介四大類。然後,從比較制度分析的角度,對比了以商業銀行為核心的金融中介制度和以資本市場為核心的金融市場制度二者之間的區别和聯系。為了說明金融中介機構演進的國别特殊性,應展宇教授以美國為例,詳細介紹了美國自建國以來到20世紀銀行體系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至今的。同時,他結合古典經濟理論和現代理論,闡釋了金融中介相關的多種經濟理論,還簡要介紹了奧地利學派中的金融中介理論。此外,還講解了投資銀行的概念、發展、存在意義以及相關理論;還帶領大家回顧了1979年至今中國金融體系的變遷曆史,幫助同學們理解我國金融體系演進的内在理論邏輯和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應展宇教授
陳銳助理教授主要講解了固定收益的相關概念和知識。此外,還就如何撰寫博士論文研究計劃進行了經驗分享,從文獻搜索、數據搜集方法到Winedt文檔編輯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圖标的設計和呈現,為同學們提供了實用有效的指導信息。陳銳助理教授還以自己的研究課題為例,跟同學們分享了如何從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始,深入研究發展成為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陳銳助理教授
顧弦助理教授主要從公司金融相關的計量方法、銀行業和金融與法律三個方面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引導同學們入門金融中介相關研究。一方面,她詳細介紹了金融計量研究領域廣泛存在的因果性識别問題,及可使用的計量解決方法,包括代理變量法、工具變量法、雙重差分、固定效應模型等。另一方面,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的理解銀行在金融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她不僅講解了銀行的風險分擔功能和金融危機的傳染機制,還介紹了影子銀行和銀行間市場的相關知識。

顧弦助理教授
本次課程的教學團隊結合自身的研究特長,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經過五天集中學習,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此次課程一方面幫助同學們建立了基礎的金融中介理論框架;另一方面,同學們還收獲了很多有效實用的研究技能和方法,為未來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師生互動